Ca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our practice

電話 03-2868001#3331、3332

桃園成功路, 3段100號

Mon-Sat:09:00 – 17:00

歡迎 現場來訪

安寧療護發展與沿革

網站搜尋
Search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Search in excerpt
Search in comments
Filter by Custom Post Type

熱門查尋: 諮詢窗口交通路線慈心病房

慈心病房

 

安寧照顧(Hospice)起源於中古世紀的天主教,原是用以接待長途朝聖者的休息站、中途站或驛站,並以之延伸為照顧受傷與垂死的過路人的院舍。至十九世紀晚期,西方許多國家設立安寧療護機構,專職照顧瀕死病人。而現代安寧療護始於西元1967年,由英國具有護理、社工及醫師背景的西西里,桑德絲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於英國倫敦成立St. Christopher’s Hospice,結合中世紀收容所照顧病人的熱忱與現代的醫學,來減輕臨終病人與其家屬所遭遇的痛苦並推動對末期病人的積極照顧,強調的是症狀控制、專業間合作、志工的參與,以病人為中心,連續性照顧、家屬的哀傷輔導,獲得社會的認同和政府的支持,創立了現代安寧照護的典範,也帶動了安寧照顧的世界性潮流,無疑地提昇了臨終病人的生命品質。改變現代醫療只求「治癒」(Cure) 的觀念,加上人性化的「照顧」或「療護」(Care) 的觀念。

自民國72年起,癌症躍居我國十大死因之首,每十萬人口死於癌症人數每年呈直線增加,推算大約每十個家庭中有四家會遇到癌症病人。癌症病人病情發展到末期時,或其他因慢性心肺肝腎腦等器官衰竭的末期病人,若仍採治癒性的治療模式,不計病人承受的痛苦,以盡可能延長生命為治療目標,甚至在臨終前仍給予急救直到生命徵象停止,常使病人無法平安與莊嚴的往生,導致病人與家屬將承受身、心、靈三方面極大的痛苦,實是現代醫學一大缺憾。

安寧緩和醫療(hospice palliative care)是近代醫學的專業領域,重視末期病人的症狀控制,並關心臨終病人心理、家庭等問題之解決;冀望透過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整體照顧,提昇末期病人的生命品質。世界衛生組織將安寧緩和醫療視為癌症防治計畫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不僅提供末期病人全人化照顧,同時透過對疼痛及其他症狀控制,有效緩減病人及家屬所面臨的症狀困擾,藉以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

配合健保署現已將八大非癌疾病納入安寧醫療照護健保給付,因此安寧共同照護服務,將推展到其他非癌症之末期病人。確保末期病人擁有完善及高優質的醫療照護,使臨終病人及家屬均能享有生命品質與尊嚴。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九○年曾對緩和醫療下定義:「對一位用當今科技已無法治癒的末期病人及其家屬,提供整體性的照顧,藉著解除疼痛及其他不適之症狀,並統合心理、社會、靈性之照顧,來提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到最好的程度」,包括五全照顧: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推出對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的新版定義:「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針對面對威脅生命之疾病的病人與家屬的一種照顧方式,其目標是藉由早期偵測及無懈可擊的評估與治療疼痛及其他身、心、靈的問題,預防及減緩痛苦,以達提昇生活品質之目標」。此定義中尚強調,安寧緩和照顧需著重在以團隊照顧的方式滿足病人及家屬的需求;提供病人疼痛及其他身、心、靈痛苦症狀的緩解,並協助家屬在病人的臨終期及病人死亡後哀傷期(bereavement)的調適。